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聚力四个转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次数:     来源: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就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调要“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继续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谋划、把稳方向、全力攻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推动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量质并重

伴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为了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新趋势,“有没有”已经不成问题,“优不优”逐步成为主要矛盾。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必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让农业生产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农业由强调增产向追求量质并重。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品牌化步伐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但具有国家级竞争力甚至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还不多,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服务比较优势还不凸显。此外,尽管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显著提升,但拼资源拼消耗、高投入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方式仍在局部区域存在。因此,推动农业生产由简单追求供给数量,转向量质并重,就成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量质并重,就要从生产端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要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由地尽其用转向扩权赋能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顺应土地功能转换、农民代际更替、人口城乡双向流动等重大结构性变化,破除土地闲置、撂荒抛荒的困局。但与此同时,又要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国家政治现实基础上,尊重农民的权利诉求与自主选择。从这个意义来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纯粹追求地尽其用转向扩权赋能,就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关键。

农业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很大程度上顺畅了土地使用的便利性,各类集体土地使用效能不断提高。但在确权颁证后农用地小规模散布不利于农民集中连片经营,现行农村土地非经征地不得进入土地市场的制度安排阻碍了农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农民搬入集中居住区以后原有宅基地并未充分利用和开发等,都极大影响了农民财产权利的实现。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由地尽其用转向扩权赋能,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要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市场,构建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利益的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偿获得与使用的途径,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推动城乡关系由单纯振兴乡村转向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表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党中央牢固树立的政策导向。当然,振兴乡村并非简单强调美丽乡村建设抑或是单纯发展农村经济,而是以农村发展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真正实现城乡的一体化融合。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城乡发展关系由单边强调振兴乡村转向城乡融合发展,就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应有之义。

当前,个别地区在城乡协同发展进程中,出现社会资本下乡规模扩大和农村人口进城速度放缓的迹象,逆城镇化趋势明显;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要求落户和市民化的诉求增加,城镇留不住和乡村不想回的现象并存,过高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推高城镇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承载、负荷能力;农业农村改革盯住“三农”而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明显不足等,都表明推动城乡发展关系由单纯振兴乡村转向城乡融合,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破解的难点和重点。

推动城乡发展关系由单纯振兴乡村转向城乡融合,要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通过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更雄厚的资金后盾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农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注意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合力。要推动完善劳动、资本等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单纯振兴乡村向城乡融合统筹兼顾转变。

推动改革动力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政府形成合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改革虽取得巨大成就,但政府和市场谁来主导改革一直是政策的核心和焦点。进入新时代,如何从强调政府对集体经济的主导,转向“无形的手”主导、“有形的手”有效引导,“两只手”共同形成发展合力,体现效率公平兼顾,就成为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必须攻克的重大命题。

当前,在农业农村改革中如果片面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方面,如果单纯依靠政府政策吸引社会资本下乡,因为资本本身短视逐利性特质及农产品长周期特征,就容易导致农业产业高度同质化;另一方面,如果单纯依赖政府引导,又容易使集体、农户养成“等靠要”思想,难以形成可持续、可发展、可造血的内生动力机制。

推动改革动力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政府形成合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补齐现代农业体系短板,推动农村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提高农村公共服务配套水平。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