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溧水:科技赋能 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发布时间:2022-03-24     浏览次数:     来源:

农业植保无人机、插秧覆膜一体机、蔬菜播种机……在南京市溧水区,正值春耕时节,现代化、机械化、数字化的众多农业设备正在田地间忙碌。

科技兴农,田园“生金”。农业设备的不断提档升级,是溧水区着力发展科技兴农的一个缩影。从农业科学研究院到智能化工厂;从串珠成链的数个农业小镇到乘上发展快车的智慧农业生态圈……溧水,正在这里奏响科技兴农的“进行曲”。

种植更“巧”,文旅产业黏性更足

在位于南京市溧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草莓大棚内,约80厘米高的地垄上,是犹如红宝石的新鲜草莓。对于前来采摘的市民来说,这个高度站着伸手便可以轻松够到。“以前平地开沟种草莓,弯腰打理,自己种得累,游客采摘也累。现在改为高垄种植,自己打理轻松,游客采摘也方便。”今年60岁的赵福英家住溧水区洪蓝街道傅家边社区涧东村,种了十几年草莓。

“立体种植成本太高,不适合在普通种植户中间推广,于是我们又研发了低成本、易推广的高垄和中垄种植模式,垄高分别为80厘米、35厘米左右。”溧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技术顾问刘东华介绍,高垄和中垄种植同样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使用生物肥料和生物药剂,不用化学药剂,草莓绿色健康。去年,溧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新建十多个高垄种植大棚,新种植模式的推广,大大提升了溧水草莓的种植水平。

草莓种植是溧水区特色富民产业,已有30多年种植历史,尤其是傅家边草莓全国闻名,每年春天都会吸引南京市民及周边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草莓种植面积达2万亩,近年来,草莓农药使用量持续降低、草莓病害持续减少,通过田间收购、直播带货、游客采摘、零售等多种销售模式,当地农户亩均增收近两成,亩均效益可达2.5万元—3万元。

品种要“研”,实验室里耐住寂寞

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马基地里,到处是整齐排列的蓝莓,高矮大小不一,每盆都插有身份牌。这些看似普通的蓝莓苗,却都承担着相应的试验重任,在他们之中,有可能诞生“明星”品种;而这里,相当于是江苏现代农业(特色浆果)产业技术体系蓝莓黑莓创新团队的“实验室”,种植了4000多盆蓝莓。

“蓝莓苗生长23年才能挂果,因此要抚育3年后才能选出优株,幸运的话,这几千盆中能选出好几株优株,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一棵优株都没有。”吴文龙说,蓝莓品种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品种的诞生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实验室’里的‘春耕’,更需耐得住寂寞。”

据悉,植物所白马基地的蓝莓和黑莓种子资源圃共保存了170多份种质资源,是全国蓝莓、黑莓种质资源最多的基地。以蓝莓新品“寨选7号”为例,该品种与国外引进的“奥尼尔”“薄雾”等南高丛蓝莓品种相比,适应性和生长势等性状均得到了显著改良,能够更适应在夏季高温和土壤黏重的生态条件下栽培。

体系画“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秋日,若来到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旁的千亩高标准良田,可以看到稻浪翻滚的盛景。“一体式”收割机“列队”前进,站在约四层楼高的观景台上,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尽收眼底。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和凤镇水稻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4.4万亩,其中优质稻米占六成以上。

让小稻米迸发“大能量”,和凤镇多方布局,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的引领作用。这里成立了科技入户指导队伍,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及时上门送农业信息、送新技术,定期入户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解决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重大难题。目前,示范户主推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到户达到100%,落实面积达到100%,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基本落实到位。

“未来,我们会继续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生态补偿、标准化菜地建设等农业项目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连片发展,集中经营主体科技人才,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完善联动带农机制。”和凤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优质稻米为当地农民带来的人均年增收达到2300元以上,全镇农业产值逐步提升,每年增幅接近两位数,在南京南部地区走在前列。

科技,是农业的发展“芯片”。据了解,溧水区将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等十项重点工作,引领现代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