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南京唯一,杨长根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典型
发布时间:2021-01-22     浏览次数:     来源: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第二批50个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名单,江宁杨长根家庭农场上榜,成为南京唯一上榜的家庭农场。

统计显示,目前我市有1万多个家庭农场。1万多个家庭农场,为何江宁杨长根家庭农场可以入围全国典型?其10年发展经验,又给其他农场带来哪些示范意义?

新技术应用,10年孜孜以求效益高

杨长根家庭农场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距主城30多公里。近日,记者来到农场探访时,杨长根正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实时显示屏,查看挖掘机清理农田环沟淤泥的情况。和周边其他稻田不同,杨长根家的稻田四周沟渠相对更宽,有5米多,这是他为实施“稻虾共作”而挖掘的龙虾养殖池。

杨长根介绍,“稻虾共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每年7月下旬下虾苗,9月中旬收获,和水稻种植“共作”,小龙虾能清除田间杂草和水稻病虫害,还可以疏松土壤,其排泄物还能作为生物肥料,促进水稻健康品质。

新技术推广应用是家庭农场的短板之一。在杨长根的家庭农场,应用新技术也曾遇到困难。2017年,他第一次往每亩地里投放了3000尾虾苗,共200余亩,3个月后顺利收获。然而,因为技术不过关,次年他精心培育的虾苗死了一半。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开始查资料、找视频自学。同时,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联合组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也为他送来了技术支持。

新技术应用为农场带来丰厚回报,相比单一种植水稻,稻虾共作每亩可以增收约1000元。近2年来,杨长根200亩“稻虾共作”稻田为农场创收约146万元。2018年,他种植的稻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除了稻虾模式,杨长根还积极尝试稻鸭综合种养新技术、应用生物农药、智慧农业系统等新技术。“今年,我还准备尝试‘稻虾轮作’技术,增加一季龙虾养殖。”杨长根信心满满地说。

机械化生产,化解农场人力短缺难题

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人力短缺是绕不开的话题。杨长根介绍,2010年前,他还是一名修车工,一年只有两三万元收入,为了多赚钱,他购置了一台收割机,农忙时帮农户收粮。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乡村有良田被抛荒闲置,于是他流转了30亩土地开始种植水稻,至今已扩大至1200亩。

如果仅靠人力,一人种植35亩地已经吃力,杨长根承包了1200亩农田,仅凭他们夫妻俩肯定忙不过来。该如何化解人力短缺难题?杨长根的解决之道就是农机应用。种植第一年,他就购买了高速插秧机、大型拖拉机、育秧播种流水线等设备。此后几年,他又陆续购置了无人植保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十余台农机,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如今,农场平时劳作就是他们夫妻二人,农忙时会临时雇4人帮忙,相当于一人种地600亩。

此外,他还建造了一座稻米加工农机库,有9台烘干机、1台大米加工设备、1台真空包装机等,可实现稻米自动烘干、脱壳、包装。2018年,他注册同名商标“杨长根湖熟珍珠香米”,每斤售价35元,相比市面上一般大米,每斤高出12元。去年,农场年收入突破50万元。

惠农贷加持,农场融资不用愁

统计显示,十年来,为购置建设这些农机及稻米加工设备,杨长根总共投入近900万元。巨额资金,从哪里来?

杨长根回忆,当初刚流转土地时,还没有相关政策扶持,他向亲友借了20万元,才购买了插秧机、育秧播种流水线等。后来,相关扶持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家庭农场自此走上了快车道。2015年,他购置一台16万元无人植保机,政府补助了8万元。这是江宁为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而配套的政策,每年当地会择优选取部分家庭农场项目,给予适当补助。近年来,杨长根陆续得到各项补助200万元。此外,通过我市“金陵惠农贷”和贷款贴息政策,他陆续从银行借贷300万元,平均利率约为6%,利率最低只有4.35%,低于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好政策让杨长根对农业愈发有信心,近几年又陆续投入400万元,用于购置各种家庭农场加工设备。

江宁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江宁将在全市率先试点,把“金陵惠农贷”最高贷款额从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以更大力度扶持家庭农场做大做强。

通讯员 鞠俊美 丁倩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