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当地首个农业项目开始创办至今,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丽山村聚焦农业项目18年,打造出特色农业项目15个,涉及生态农业、特色林果、乡村旅游、动物养殖、苗木培育多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农业项目顺应当地发展需求,逐步向特色化、精品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型发展,成就丽山村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乡村发展意外结缘生态农业
“区域位置比较偏僻,水资源短缺,以丘陵地形为主,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村。”这是网上对丽山村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丽山村并没有什么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与农业项目结缘算是一个意外之喜。在丽山村党总支书记丁公森的印象中,当时村里老人留家种田,年轻人外出打工。
“十几年前,有外地老板看中了这里,承包了400多亩‘四荒’土地,开办了东宝生态园,主要种果树,也养鸡鸭等。”丁公森是溧水本地人,在丽山村任职多年,对丽山村的农业项目发展历程了如指掌。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东宝生态园主打林果,种植的品种很多,有石榴、梨枣、西梅,特别是雪枣占了一半以上,有200多亩,2万多株,当时是南京最大的雪枣园,因为经济效益好,一亩雪枣可增收近万元,当地不少农户都跟着种,经过几年的发展,丽山村出产的雪枣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以商引商形成集聚效应
在之后的几年中,通过投资商们的朋友圈,不断有新的农业项目来到丽山村寻求落户。2007年的丽景山庄,2008年的东宝犬业,2012年朋合农业、丽山农场等项目先后在丽山村扎根。
如今,村里面积达到六七百亩的农业项目有4家,一百亩到三百亩左右规模的项目有十多个,总计有十四五家,从葡萄、雪枣、无花果到彩色苗木、铁皮石斛,从鸡鸭水产到特种犬只,种类繁多,特色鲜明。这其中,有谋求发展的外地客商带来的,也有被带动起来的本地农户抱团发展的。
除了以商引商的聚焦效应,绿色发展理念也是这些项目选择落户丽山村的重要因素。丁公森表示,“这些年溧水区定位绿色发展,打出生态牌,东屏街道的政策是所有工业项目必须入园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但对农业项目来说,良好的生态又成了加分项。”
专注特色精品化发展
随着一个个的项目落户,如何做出丽山村的特色成了摆在当地村干部面前的问题。丽山村自然条件一般,大大小小的农业项目各成体系,无法像其他村镇发展蓝莓、黑莓、草莓等产业一样,走规模化的道路。几经思考,当地将目光集中在“结合全区的发展定位和各个项目的特色,或走小而精,或打造精致综合体”。在丁公森看来,这个思路最适合丽山村。
这个季节路过丽山的麻山自然村,远远就能看到大片的金黄,这里是朋合农业的苗木基地,负责人窦瑞龙表示,朋合农业主打苗木培育,目前有两个主打品种,金陵黄枫和苏红1号。“现在南京及周边看到的金陵黄枫都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
既当“店小二”又是引导者
这么多的农业项目落地,能给当地带来些什么?丁公森表示,农业项目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以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上。他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些农业项目主要的用工都是当地的村民。少的从几人到十几人,多的二三十人。估算下来,这些项目可带来两三百个就业岗位,数百万元工资收入。
对这些项目,丁公森隔三差五就会去看一看转一转。“把政府的一些政策、发展思路带给投资人,引导项目和地方的发展定位同频共振,同时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帮他们协调问题,解决困难。说白了就是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