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市委农工委“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寻突破
发布时间:2018-05-14     浏览次数:     来源:

美丽乡村建设对标杭州

力争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对标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按照国家标准,对标先进城市杭州,市委农工委提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市加快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2165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示范村494个。江宁黄龙岘等18个村先后被农业部、环保部、住建部及国家级新闻媒体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荣誉称号。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年,也是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市委农工委拉高标杆精准定向,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动对标国内最先进地区,以浙江省杭州市为标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赶超。

【差距何在】

从整体上看,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杭州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示范村(精品村)建成数及覆盖率。南京市共有行政村695个、规划布点村2066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底,建成各类市级以上示范村494个,布点村(自然村)覆盖率为24%。杭州市共有行政村2047个,按照历史文化名村、风情小镇、精品村、中心村分类推进,截至2017年底,共建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行政村577个,覆盖率为28%,并进行了景区化提升打造。

二是示范村(精品村)内涵品质。杭州市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杭州要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指示要求,实施名县、名镇、名村、名胜和精品示范线(“四名一线”)工程。与杭州相比,我市示范村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提升的成效品质存在一些差距。包括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旅游接待能力等。

三是共建共享多元投入机制。在资金投入方面:杭州市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专项资金,累计达到38.36亿,所有资金均实现县(市)11配套。南京市2013年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奖补示范村、示范区建设及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目前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9亿元,其中示范村奖补4.4亿元,各郊区按1:1~0.25等不同比例配套。在多元投入机制建设方面:杭州市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搭建平台,开展大企业大集团对接活动,吸引市级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发挥村级集体主体作用,加大村庄自我建设、自我开发和自我管理。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从投资总量看,主要依靠各级财政及国资平台,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资介入比例不大。

【如何追赶】

一是提升覆盖面。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继续创建各类示范村180个,到2020年,累计建成1000个左右;到2025年累计建成1800个,占规划布点村比例达到90%左右。在此基础上,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每年完成约500个村的环境整治提升,到2020年累计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500个村左右,到2022年全面完成4000个左右。争取南京美丽乡村保持全省排名第一,位列全国及万亿GDP城市第一方阵。

二是打造精品村。突出示范村、民宿村精品打造,提升建设质量和单体效益,扩大我市美丽乡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农村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挖掘开发,打造一批集优美生态、新型业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村精品示范村。优化调整民宿村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城市创客投入乡村民宿开发建设,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打造更多精品民宿,加快美丽经济发展。加强宣传推介,每年力争新增一批获得国家、省级以上荣誉的精品村。

三是构建共建共享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引导作用,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郊区国有投资平台采用直接投资、联合开发等方式,全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运营,实现双赢。另一方面,有效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投入,拿出一部分有市场前景、有盈利空间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引入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积极鼓励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起,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增至4.2亿元,其中示范村3.2亿元,田园综合体1亿元。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围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等五位一体建设,落实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五有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得到农民支持、能够长效运行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我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进入十三五时期,两年来,我市已累计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6.6万,脱贫率为84.6%;累计脱贫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132个,脱贫率为66%。从当前情况看,全市还有1.2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达到9000元,68个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稳定性收入没有达到100万元。

尽管脱贫进度超过预期,但对照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扶贫对象内生动力不足,脱贫致富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力量总体薄弱,镇街扶贫干部队伍有待补齐配强等。

为争先进位,下一步,市委农工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

总体思路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扶贫的目标从追求脱贫的数量向更高质量的脱贫增收转变;扶贫的重点从注重解决低收入问题向注重包括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文明程度、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善和提升转变;扶贫的路径从单纯输血输血”“造血并重转变。

主要目标上,确保到2018年末,全市累计90%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90%以上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村级稳定性收入达到1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应扶尽扶;稳定实现脱贫低收入人口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扶持提升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发展能力项目在产权确立、委托经营、租金到位等重点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举措上,紧盯重点难点,强化攻坚能力,通过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扶持提升经济薄弱村发展能力,帮促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整体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动态调整精准扶贫脱贫对象,确保全面完成农村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脱贫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2018年交易额要突破10亿

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15年起,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累计交易金额23.9亿元,其中2015年成交5.19亿元、20164.95亿元、20179.31亿元、今年一季度3.5亿元。农村各类产权交易溢价7500多万元,其中集体资产交易溢价率达5.9%,促进农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和村集体、农户增收,规范了农村各类产权交易,避免了农村私下、无序交易引发的大量矛盾纠纷。

虽然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比成都、武汉等地区,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市场辐射影响力不够大。与成都、武汉两市立足当地、辐射区域、影响全国的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相比,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服务本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和市场影响力较小。二是交易体量不凸显。与成都、淮安等城市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年交易额相比,我市相对稀缺的耕地面积、村集体资产资源规模制约了全市交易总量的提升,我市交易体量在全省排位中等靠后。三是配套功能服务不健全。与成都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所相比,目前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交易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交易结果鉴证、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但仍缺乏专业性的资产评估、项目推介、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等市场配套服务。

为争先进位,下一步,市委农工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

一是全面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高淳区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稳步在全市面上推广。二是大力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成效,2018年力争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三是健全完善交易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延伸拓展交易前、交易后等专业服务范围,拉长农村产权交易产业链。四是配合推动建立企业性质的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